和字头
香港18世纪尾至19世纪中香港开埠初期并无工会组织,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香港共有26个堂口之多,当时,部份洪门散兵游勇弟子聚集在香港中环的和记客栈,那些聚集在香港中环、上环一带工作的低下层劳工,多数为四邑人士,由12个工人头目组织起来,在和记客栈成立的工人自助帮会。据说早于1884年成立“和合图”是香港最老的帮会组织,也是“和字头”组织的鼻祖。
1909年,由勇义堂主‘黑骨红’(另一说为‘黑骨仁’)出面,召集了香港有史以来第一次洪门大会,倡议大家以和为贵,此倡议立即得到各堂主赞同。大会决定在各堂口名称前加一个‘和’字,形成既联合、又独立的‘和字头’的三合会。
1925年,省港大罢工,失业人士助长黑帮扩大,之后自立门户分出1930年的“和胜和”(胜和)、1934年的“和安乐”(水房)等“和字头”派系帮会。至今一些“和字头”派系帮会沿用旧洪门入会仪式收马及扎职。相传“和合图”曾支持过辛亥革命。
新义安
“新义安”是潮州帮会,可追溯至1866年成立的潮州鹤佬帮“万安”。创立开始至清代的民间社团,早期为1796年(嘉庆元年)的“天宝山”,演变至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的“新安堂”,名称上开始有“新”和“安”的称谓,其后的组织分别以“体育会”、“工商总会”和“互助社”的名义出现。
今日的“新义安”,为1919年“万安”帮分裂,“义安”帮另开山堂,并于1921年用“义安工商总会”名义向香港华民政务司署注册,但是其入会仪式、习惯、诗句、都是道道地地的三合会。1947年注册被取消。有国民党军少将背景的向前,将之改名为新安公司的帮会组织,故名为“新义安”。
至今又成立起敬义、义群、大好彩等分支。后经世族向氏(向前家族)新龙头力撮,发展到1980年代,新义安有成员二十多万人,组织结构相当完善,设有“5虎10杰”,并在各主要地区设有“坐馆”等。新义安组织严密,等级严格,只尊一个“龙头大哥”,成员只会效忠世族向氏,下分各区,各设一头目,其下分支设“坐馆”和“渣数”(管理账目),一级管一级。
14K
“14K”、“十四K”、“四大”、“四大公司”等皆为该社团的多个称谓与写
法。在1960至1990年短短几十年间,14K曾拥有20万成员,扩展成全球华人三大帮会之一,更曾被喻为全球最大的黑帮,但由于势力分散,故其声势反而不及其他的大帮派。曾任国民党第93师连长的葛肇煌,受命在广州再设“洪发山”,重建“内八堂”,并把南宁“大洪山”易名“洪发山”合并,这就是“十四K”的前身。十四,是指十四K的发源地——广州市宝华路14号;“K”是国民党(KuoMinTang)的首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