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繁中文简体 繁体纽约时报 出版语言ENGLISH (英语)ESPAÑOL (西班牙语)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超大中国中文 中中英双语 双语英文 英大塘日志古老疍家人,最后的水上生活储百亮, ADAM WU2017年1月24日大塘镇这个水上村落的居民是疍家人。这个古老的民族分布在华南地区,在沿海的水道上谋生。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中国大塘——陈家宏(音)的家族在中国南方的河流上谋生已有六代之久,他们的木船既用来打渔,也用来居住。但陈先生说,他将是最后一代过这种水上生活的人。“他们不再打渔了,家里没人要继承这种传统。”陈先生说。他现年55岁,长年累月的划船和拖网作业让他双手嶙峋粗糙。广东省大塘镇还有十多名男女居住在这条河上,陈先生就是其中之一。最近有人办喜事,他们聚在一起放鞭炮庆祝。他们的社区大约有200艘船浮在水上,渔民会到河堤上整理捕获的鱼和蛤。但是就像这里的大多数年轻人一样,这对新婚夫妇也不打算像这样生活在水上,陈先生说道。“我们的文化快要灭绝了,因为30岁以下的年轻人会进城去工作,”一个女人听到了我们的谈话后说。像这里的许多居民一样,她不好意思跟外人说话,只透露自己姓林。“看看我们的手,就知道我们做的是辛苦的体力活了,”林女士一边说一边伸出长满老茧的手指。“我们是靠天和靠水吃饭。”这个水上渔村的居民属于疍家人,一个曾经分布在华南各地的古老民族。疍家人在沿海的水道上谋生,在社会边缘生存下来。但广东是一口制造业和城市增长的沸腾大锅。城市化发展吞噬了一度安静的镇子,疍家人的生活方式正在消失。大塘镇对面岸边的一座水泥厂将浓烟排放到空气中。沿河一座座公寓楼拔地而起。北河定时涨落、多盐分的河水是这些居民的生命线,这条河被疏浚、被污染、被过度捕捞,还挤满了船。“很多上岸了的疍家人不让子女知道以前是疍家人,”广州大学研究疍家文化的教授吴水田说。“疍家这个水上生活,在消失。作为文化也是在消失。”然而,疍家人很少对放弃过去的生活表示遗憾。他们漂泊的生活几乎没有为怀旧留下什么余地,哪怕是记住他们的民歌——咸水歌。很多人说,在船上打渔和居住是为了生存,而不是为了保护文化。“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继续过旧的生活方式,因为这是我们唯一掌握的技能,”陈先生说。“如果年轻一代不想要,我们也不想保留我们的传统。”修理渔船。渔民现在使用舷外马达在这里的河流移动或出入海湾,但这些船看起来仍然像上个世纪的遗迹。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快速驶过跨越大塘镇河道公路大桥的司机,可以看到三三两两停靠的渔船,以及可以供四人以上居住的大型家庭船屋。但是这里的疍家人社区形成了一个涵盖河流和岸边的紧密网络。河岸上杂乱地分布着渔网、家禽笼舍和棚屋。疍家人喂养鸡和鸭以获得额外的食物,它们在沿岸游荡。每户人家似乎都养着一条或者两条狗。在最繁忙的捕鱼季节开始之前,一些居民修理了他们漂亮简单的木船。他们把硬木板刨成嵌板,用胶水和石膏填满12英尺长的船体上的裂缝。虽然渔民们现在使用舷外马达在这里的河上走动或出入海湾,但这些船看起来仍然像上个世纪的遗迹。“我没有跟任何人学过;就是慢慢地就会了,”正在修理一艘船的四名男子中的一人说道。他只说自己姓林。像他们的大多数渔船一样,这艘船的船体前部也钻了一些孔,创造了一个空间,可以让储存在里面的鱼保持鲜活,在市场上卖出更高的价钱。但他甚至没有试过将捕鱼的技术传给两个儿子。“我爸说,打渔没前途,”25岁的电工陈建初说。他是顺便来这里帮岳父修船的。“你这一路走来,看到有几个90后在这里打渔?”整理捕获的蛤。这个地区的经济繁荣起来,但疍家人还是处在底层。其中数千人依旧生活在华南沿海的水上,不过具体数目并不清楚。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在水上,一户户人家在船屋里睡觉、做饭和看电视,有些船屋很大,足够一家四口甚至更多人生活。船上的小炉子可以减轻冬天的严寒。船主通常是比较年长的人,照顾着父母不在身边的孙辈,这些父母是去工厂或商场打工了。“柴火都是在水里捞上来的,”在一个船屋里照顾孙辈的56岁的梁桂妹说。“如果上山去捡柴火,岸上的人不让。”她还说:“现在鱼变少了,我们生活都很困难,但是我们没有文化,只能打渔。”如今,许多疍家人宁愿称自己是“水上居民”——官方文件中的称呼——因为他们的传统称呼(普通话里的疍家人)似乎有些贬低的意味。他们的起源并不明确,相关的理论非常丰富。其中一种将他们的祖先追溯为来自东南亚的移民。与大多数中国人不同,疍家人很少说普通话——这是在中国占据显著优势的国语——只有用广东话才能轻松交谈。即便是在说广东话的广东,这种情况也实属少见。“水上人在艇上的生活是岸上人以前是很瞧不起的,”谢棣英说。她是广东省省会广州一名退休文化官员,过去几十年里一直在记录和保存传统的疍家咸水歌,推动它们的复兴。“这给他们造成的心理阴影很大,”她说。“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自己的上一辈是水上人。”直到上世纪50年代之前,在华南沿海居住的疍家人都要比现在多得多,当时广州周边生活着大约10万疍家人。除了捕鱼,他们还通过在广州周边的水路运送商品和乘客来谋生。共产党取得政权后,曾经有过讨论,要将疍家人与西藏人等其他群体一起列为中国官方的少数民族之一。最终,他们被归为一个贫困的汉族分支,政府开始将他们转移到岸上,将他们的孩子送进学校。15岁的陈伟星(音)在父母的渔船上收渔网。疍家社区的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打算在水上生活。 Lam Yik Fei for The New York Times但在船上生活的疍家人依然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民族,这个地区的经济繁荣起来,疍家人还是处在底层。有数千人依然生活在华南沿海的水上,不过具体数目不详。广东的疍家人有许多在小公寓和船屋里交替生活,他们载着船屋在沿海河流的上下游迁徙,以接近最佳的捕鱼点。“以前我们可以唱咸水歌,现在也很少有人会唱了。我不会了,”60岁渔民谭永强说。但他表示,捕鱼成了他骨子里的习惯。“你就是威胁说要杀了我我也干不了别的,”他说。“这是我唯一会的技能了。”储百亮(Chris Buckley)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翻译:土土、常青
点击查看本文英文版。
相关报道面临“悲剧性选择”的中国裕固族2016年9月29日
访谈:裕固族的文化变迁2016年9月29日
云南河谷中,独龙族的现代化蜕变2016年4月25日
锡伯族:最后的满语继承者2016年1月12日
最受欢迎特朗普将对全球60多国征收高额关税英伟达特供中国的H20芯片为何成为中美AI竞争焦点关税阴影下美国经济“天没塌”,经济学家错了吗印尼经历“中国冲击”:大量商品涌入击垮本土产业中国网信办约谈英伟达,要求其解释H20芯片安全风险少林寺住持释永信被查,涉嫌挪用资金及与多名女性有染苹果首次在中国关停直营店夏天车里的瓶装水能安全饮用吗美中会谈未达成协议,同意就延长贸易休战期继续讨论中国小工厂陷入困境,特朗普关税只是原因之一国际中国商业与经济镜头科技科学健康教育文化风尚旅游房地产观点与评论国际亚太南亚美国美洲欧洲中东非洲中国时政经济社会中外关系港澳台商业与经济全球经济中国经济交易录文化阅读艺术电影与电视体育风尚时尚美食与美酒生活方式观点与评论专栏作者观点漫画更多镜头科技科技公司科技与你科学健康教育旅游房地产免费下载 纽约时报中文网iOS 和 Android App
点击下载iOS App 点击下载Android App© 2025 The New York Times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