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哺的意思、待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待哺的解释谓等待喂食;等待食粮。 唐 皇甫冉 《赋长道一绝送陆邃潜夫》序:“众雏嗷嗷,开口待哺。”《宋史·富弼传》:“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明史·外国传一·朝鲜》:“顾以封疆多故,土瘠民贫,内供本国之军需,外济镇兵之待哺,生穀有限,支给实难。”
词语分解待的解释 待 à 等,等候: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待出门,有人来了。 待 ā 停留,逗留,迟延:你哺的解释 哺 ǔ 喂不会取食的幼儿:哺乳。哺养。哺育。 口里含着的食物:“一饭三吐哺”。 笔画数:; 部首:口;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待哺
释义:指等待喂食,形容饥饿或急需供养的状态。
一、基础释义
字义解析
待:等待,期盼。
哺:喂食,喂养。
合指因饥饿而等待食物供给,引申为迫切需求外界支援的状态。
词性特征
动词性短语,多用于描述生物(如婴儿、雏鸟)或比喻弱势群体亟待救助的场景。
二、典故与文学溯源
经典出处
源自《诗经·小雅·鸿雁》:“爰及矜人,哀此鳏寡”,后演化为“嗷嗷待哺”的固定搭配,形容哀鸣求食的雏鸟,隐喻民生困苦。
来源:中华书局《诗经译注》(2015年版),第210页。
古代用例
白居易《秦中吟·重赋》中“幼者形不蔽,老者体无温,悲喘与寒气,并入鼻中辛”暗含“待哺”之境,描绘百姓饥寒交迫。
来源: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诗集校注》,卷三,第89页。
三、现代用法与引申义
核心场景
本义:幼小生命需喂养(例:婴儿待哺)。
比喻义:资源匮乏下的急切需求(例:灾民待哺,资金待哺)。
权威词典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256页:
待哺:等待喂食。常与“嗷嗷”连用,形容急切需求。
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官网截图(链接存档)。
四、相关成语与引用
嗷嗷待哺(áo áo dài bǔ)
雏鸟哀鸣求食,后泛指处境艰难、急需援助。
语例:
“灾区物资短缺,民众嗷嗷待哺。” ——《人民日报》2023年防汛报道。
来源:《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9年),第5页。
参考文献
中华书局. 《诗经译注》. 2015.
上海古籍出版社. 《白居易诗集校注》. 2008.
商务印书馆.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2016.
商务印书馆. 《新华成语词典》. 2019.
网络扩展解释“待哺”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dài bǔ,其核心含义为等待喂食或等待食粮。以下是详细解释和用法分析:
一、基本含义
字面解释
“待”指等待,“哺”指喂养或喂食。合起来表示因饥饿而等待食物供给的状态。
常见于描述动物幼崽或人类在困境中急需食物的情景,例如:
《宋史·富弼传》记载:“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
唐代皇甫冉诗云:“众雏嗷嗷,开口待哺。”
比喻义
引申为急需援助或资源,如灾民、贫困群体等。例如:
《明史》提到朝鲜“外济镇兵之待哺”,指军队物资匮乏。
现代用法如“非洲灾民嗷嗷待哺”。
二、常见用法
成语“嗷嗷待哺”
含义:原指小鸟饥饿哀鸣,等待母鸟喂食;后比喻处境艰难,急需救济。
例句:
“火山爆发后,灾民们嗷嗷待哺。”
“她丢下嗷嗷待哺的孩子,远赴他乡。”
使用场景
历史文献:多用于灾荒、战争导致的饥荒(如《宋史》《明史》记载)。
现代语境:常见于社会问题报道,如贫困地区、自然灾害后的救援需求。
三、注意与辨析
与“待养”的区别:
“待哺”强调急切需要食物,而“待养”侧重长期养育或物质支持。
特殊解释:
查字典提到“指孩子未出生或刚出生的状态”,此用法较为少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出处,可参考《汉典》 或《宋史》相关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白衣天使版辕被筒博艺不可一世产家大器澄碧出器处舍黮黮丹丘倒拽大盐点比东方日头一大堆洞漏独具慧眼贰负儿女子奉公如法風飧水宿富平干欲刮剌孤证贾官翦灯骄侈暴佚家禽赍发惊矫锦衾进哨棘垣极着倔起橘颂可耻礧硠列序历历落落陵谿猫道闷头磨榨能写会算攀高赔累品馔生日钱使性傍气世载淑慎赎刑嗣翰檀香梅绦丝剜改污卑啸召